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系列报道 (二) 东安:多元化共建 实现小田改大田
2023-03-24 16:00:18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东安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何璐 | 作者:付勇 秦浩 唐游光 丁俐榕 邓卓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719

新湖南客户端3月24日讯(通讯员 付勇 秦浩 唐游光 丁俐榕 邓卓)记者了解到,近两个月,工人们即便在深夜依然忙碌,加班加点赶工期,早完工一天,村民们就能早一天享受到高标准农田带来的耕作便利。这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,当地首次采用财政投入+主体自筹+金融资本参与共建的创新模式,建设标准是3000元每亩以上。春耕前,东安县要完成一万两千亩高标准农田建设,其中,西江桥村占了四分之一。这样的高标准农田高在哪?要建成什么样?我们继续跟着记者找答案。

记者在西江桥村采访的几天时间里,村党支部书记周斌几乎每天都扎在施工现场。田块是否平整、耕作层深度达不达标,每一个涉及村民利益的施工细节,他都得盯紧。经过一个多月的施工,田成方、林成网、路相通、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,有了模样。

“盼了这么多年终于盼来了,我们这个祖祖辈辈种了一辈子的小田、零散的田今天可以实现愿望了。”东安县芦洪市镇西江桥村党支部书记周斌说。

西江桥村有4000多亩耕地和4000多人口,人均耕地既少又碎。

“这个不瞒你说 在我们村早几年确确实实存在有抛荒撂荒的现象,大家看我身后这块地它有42.5亩,分了33块,有(确权)22户人家在种,因为比较零散,而且(田地)高低落差比较大最高的地方落差有80公分,种起来很不方便。”东安县芦洪市镇西江桥村党支部书记周斌说。

对土地撂荒的事,当了11年村干部的周斌比谁都着急。村里的种粮大户,成为了整治撂荒地的主力,周兴学就是被动员的种粮大户之一。

“这一片田有160多亩 ,一百多户给我种的他说不要我的租金,因为水利条件太差了,又加个梯田交通不方便,种一季(水稻) 种早一点才能有收获。”东安县芦洪市镇西江桥村种粮大户周兴学说。

通过种粮大户流转土地暂时解决了抛荒问题,但是农业效益一直不高。得知村里的小田要变大田,今年不一样的春耕,让种了一辈子小块农田的村民们都来了兴趣,施工现场经常有老乡来“监工”。

提产能,增效益,是村民和村干部共同的目标。高标准农田建设,将小田变大田,最直观的改变就是提高粮食产能。

“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个投入标准达到了3000元(每亩)以上,通过这个小田改大田,坑塘水面的整治,耕种面积提高大概率是2%到5%左右粮食产能提高大概是10%到20%左右,综合来看 农民节本增效,能够达到400元到500元左右。”永州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与农垦科科长艾华国介绍道。

责编:何璐

一审:何璐

二审:王坤

三审:张明

来源:东安县融媒体中心

  下载APP

东安融媒